湖北日报:从“一叶独秀”到多业并举 ——深度贫困村南河村蝶变有“道”

发布时间:2020-04-26

湖北日报20200426 2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孟静 通讯员 谭江洪 杨威

 

4月19日,雨后初晴。下午4时,五峰渔洋关镇南河村阳河春茶厂门口已排起了队伍。测完体温、登记称重后,村四组的贫困户陈俊高提起茶袋口朝下一抖,一团嫩绿的茶叶倾泻而出。

阳河春茶厂是南河村唯一一家茶企。2月底,茶厂老板潘宗泽就从浙江赶回了南河。结束隔离观察后,3月16日复工收茶。

“今年疫情影响了开园,但收购价跟往年差不多。”从浙江引进的优质品种收购价高,陈俊高欢欣不已。早年,家里几亩茶田,一季收入不过千元。2015年时,老两口又相继重病住院成了贫困户。

在南河村,陈俊高的困境并非个例。村委会主任范秀东介绍,南河村地处湘鄂交界的大山深处,是五峰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全村581户有232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路不通、电不稳,村里1000多亩老茶树“野蛮生长”,每亩收入几百元。“村集体收入也基本为零”。

“南河穷,穷在主导产业不强。”范秀东说,南河地处半高山,本地老品种茶树萌芽比低山晚、比高山早,茶价“高不成、低不就”。

2017年,省财政厅驻村工作队联合县镇村三级“输血+造血”,撬动集体经济与特色产业同步发展。没有厂房设备,驻村工作队筹集资金帮扶;电力不足,供电公司投资专电专用;品种落后,县茶叶局赴浙江引进;没有头雁,引进茶叶“专家”潘宗泽……当年6月,南河村建起了茶厂。

随后,潘宗泽牵头成立了合作社,首批建设300亩茶叶示范基地,带动49户农户改良茶叶品种。村里还与合作社协议:茶厂和设备租赁,并以现金入股茶叶基地建设,收益按投资分红。

茶厂投入运行后,村民的夏秋茶有了销路,茶园活了起来。

第一年,合作社就立下规矩:只收手摘茶。“手摘茶虽然慢,但收购价高。”尝到甜头的陈俊高说。作为老党员,陈俊高头批响应茶树品改。“新品种从清明前后一口气采到白露,比老品种多出约2个月。”陈俊高说,去年单卖鲜叶就收入1万多元。

产业活了,小山村也变了模样。公路全线贯通硬化,水电到位。产业也从“一叶独秀”到多业并举,2018年新发展的野生猕猴桃、香菇合作社、山鸡家庭农场也都红红火火,村集体经济15万元进账,村民人均收入直奔万元,顺利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年初疫情给南河村发展按下了“暂停键”,村里想方设法增加产业薄弱户在茶叶、香菇等集体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就业,降低村民返贫风险。

3年前,南河村被纳入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范秀东说,眼下全村正努力朝着新目标奋进——升级美丽乡村,在绿水青山间,让村民过上红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