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五峰全力建设武陵山“药都”

发布时间:2020-07-16

2020年07月16日湖北日报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云木香连片种植基地。(湖北日报通讯员 汪东风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乐克 通讯员 杨威

从签约到交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重点招商项目——国药中联中药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基地跑出“加速度”。7月13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五峰民族工业园区了解到,项目建设方开足马力,抢回因疫情耽误的2个月时间,有望年内提前交付。

产业化龙头+科技服务,让五峰中药材产业迅速裂变。五峰常年活跃着由100多位院士、博士等组成的专家团队,从资源保护与利用、良种选育繁育试验示范、生态高效栽培模式推广、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开发等问题,逐一化解。短短数年,催生33万亩人工培育中药材基地,加上20多万亩野生资源,总规模超过50万亩。从茶叶“一枝独秀”到“两中四园”全面开花,五峰好药加速出深山。

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

“深沟起垄农家肥,上覆枯叶黑土堆,保湿保肥又防草,冬雪盖草当棉被,禁施农药无机肥……”7月13日,五峰仁和坪镇机关会议室,郭汉玖开始讲起他的中药“生态栽培经”。

郭汉玖曾任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所长,去年11月受聘为五峰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顾问,半年多来,从因地种药到生态栽培、从绿色防控到标准化加工,他带领团队走村串乡,科技服务全流程、地域全覆盖。

“第一眼就瞅准了五峰的林药蜂模式。”郭汉玖来五峰倾囊相助,培养了一大批“林下掘金”新农人,种植厚朴、黄檗等,林下拟套种白术、魔芋,后期套种天麻、黄精。

黄檗、厚朴等木本药材生长周期较长,每年抚育才能长势良好。而天麻、黄精等喜阴药材需要半荫蔽环境才能高产,立体种植,使两者有机结合、林药兼丰。在地势相对平缓的林下,前期套种生长周期为1年的白术、魔芋,后期套种3至5年生的天麻、黄精等药材,缩短了投资回报周期、缓解了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推广紫油厚朴林下套种魔芋,解决了魔芋的根腐病和软腐病的种植难题。”

五峰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签订科技扶贫合作框架协议,聘请所长陈士林为五峰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加强中药材产业规划、决策咨询和中药材资源保护、研发、利用,开展科技合作共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农技特聘员、科技特派员以及林业“百名科技骨干”也活跃在山乡,成为一支“不走的科技人才队”。

“打通科技助农‘最后一公里’,难在缺少专家能人。”五峰中药材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协主席文牧介绍,五峰将全面构建组织领导、科技支撑、市场主体和投入保障四大体系,每年投入千万元,加速中药材产业人才集聚、产业聚集。

科研成果转化在示范园

早年,五峰长乐坪镇三教庙村的胡宗富潜心钻研8年,攻克了白芨孢子育苗技术;如今,在科研院校技术支撑下,他的神康堂药业公司牵手五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中心,一年间建成了五峰首家道地中药材科技示范园,将草本中药繁育品种扩展到200多个。谈及变化,这个痴迷中药十余载的土家汉子咧嘴一笑说,这都得益于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峰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其中就有白三七。此前五峰多次尝试仿野生种植,但成效不佳。2019年示范园建起后,他们与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三峡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技术合同,科技园将重点完成育苗和示范基地建设、种质资源集中保护与筛选,以及种苗繁育、种植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和产地加工。

专家进园指导仿野生种植关键技术,胡宗富一口气种下6亩进行试验,白三七仿野生种植环境荫度要达到60%以上,而且要实行间作、禁施无机肥。眼下,基地里白三七长势正旺,后期将全面推广铺开,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每年带动五峰县兴建中药材基地2万亩以上。

“湖北省木本中药“三皮一花”(厚朴、杜仲和黄檗)产量占全国70%。五峰作为主产区之一,目前人工种植28.5万亩。”五峰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谢云江介绍,五峰还建起了木本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充分发挥“三皮一花”发展优势,攻克技术难题,降低种苗成本,带动五峰及周边地区实现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从单项突破到百花齐放

“武陵山区是五倍子主产区,五峰更是举足轻重。”五峰林科所所长桑子阳介绍,五倍子又名百虫仓、百药煎、棓子,是一种中药材,用途广泛。10年磨一剑,五峰已成为“全国五倍子第一县”。

在五峰广袤山间,有14万亩野生倍树林资源,如何唤醒?2010年起,五峰与中国林科院昆明资源昆虫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并与湖北省林科院合作建立五倍子院士专家工作站,加紧技术攻关。2万亩,4万亩,6万亩……连续3年,五峰人工倍林面积突飞猛进,可挂果却十分不理想。

2014年起,科研团队开启驯虫、育虫之路,并逐步掌握了倍蚜虫的生理、生长特性。总结发现,三要素中倍蚜虫最为关键——蚜虫的多少,决定了倍树的挂果量。

赶虫上树!收虫棚、储虫袋、装袋机,系列发明专利应运而生,挂袋上树等技术瓶颈接连攻克,为倍蚜虫建设越冬“温床”——人工苔藓。2016年,五峰成功实现了五倍子人工种植高产、丰产,并在后期广泛推广应用、选育“良树、良虫、良癣”,优化改进“赶虫上树”相关设施与技术。

龙头企业五峰赤诚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携手院士、专家,加速科技创新、研发新品,并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科院在五峰设立国内首家“全国五倍子高效培育与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泛应用到食品、饮料、保健品、药品、日化等行业中,远销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五倍子单项冠军,向“林药蜂”模式全面开花转型,五峰今年正式启动中药产业规划工作,提出实施中药材“六大行动计划”,力争用5到10年把五峰建成“武陵山药都”,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规模达到50万亩,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