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筑生态屏障 建最美五峰

发布时间:2018-12-24

  

  《三峡日报》12月24日第5版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领导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五峰红花玉兰盛开

  

  五峰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建设基地试点县”

  

  中国红花玉兰产业发展论坛在五峰召开

  

  五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审汇报会在五峰召开

  

  宜昌市林业局局长周京在五峰调研五倍子产业

  

  苗木嫁接培训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调研五峰林业产业

  

  生态文明示范县调研

  核心提示

  近年来,五峰林业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总任务,以建设美丽富强文明幸福新五峰为总目标,按照高质量发展的总要求,立足林业职责使命,加大投入、多管齐下、创先作为、夯实责任,突出抓好生态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进造林绿化、资源管护、产业发展、林业改革、生态扶贫等重点工作,逐步实现国土增绿、资源增量、产业增效、林农增收的目标,全县林业事业得到全面、有序、稳步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态立县

  高位推动加大投入

  五峰是林业大县,林业是全县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资源。历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在制定全县战略中,将“生态立县”作为首要战略进行实施,突出林业重要地位。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始终将林业作为全县重点工作之一,长期带头抓宣传发动、抓产业发展、抓资源保护、抓督办督查,定期专题研究林业各项工作。2017年5月,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主导下,县人民政府与宜昌市林业局签署了《林业生态保护与发展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书》,从加强资源保护,提升森林质量,创建国家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森林城市等六个方面加强战略合作,为全县林业发展、生态保护注入新活力。

  县委、县政府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将林业资源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开展经济建设。2011年以来,县政府累计投入近12亿元,在枝江市建立“五峰民族工业园”,以“飞地经济”模式,保护了全县森林资源;投入8600多万元,将县内涉林重点骨干企业山山公司进行外迁,年节约森林资源近8万立方米;财政补贴近1000万元,支持61家骨干茶厂实施茶叶加工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年节约资源2万方以上。2017年,县政府制订出台了《茶叶加工清洁能源替代烧柴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进茶叶加工清洁能源(电、气、非木生物质燃料、光伏发电)替代烧柴工作,计划到2020年6月30日以前,实现县内所有茶厂全部使用清洁能源的目标,并从2020年7月1日开始,全面取消茶厂烧柴供应,年节约资源6万立方米以上。为了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木柴工作,该县林业局也相应制定印发了《茶叶加工厂烧柴管理办法》,从源头、运输、加工等环节,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倒逼茶厂使用清洁能源。

  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全县实际发证采伐量分别为11.53万立方米、11.41万立方米、11.3万立方米、11.05万立方米,分别占全年限额计划的70.4%、63.6%、62.9%、61.6%,累计节约资源24.93万立方米。

  法治思维

  建章立制依法治林

  建立健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保护发展责任,将成员单位的责任分解、细化、压实,严格按照责任分工督办检查、考核兑现。全面落实林地审批前置,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发改、规划、环保等部门在项目立项时要求林业部门提前介入,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相关部门不得办理林地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严防乱征滥占林地案件的发生。全面落实林地用途管制制度,县内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使用林地得到优先保障,工矿开发、沙石场、经营性项目使用林地受到严格限制。积极争取使用林地定额,保证了扶贫、风电、滑雪场、旅游公路等重点项目的落地落实。2015年至2018年,共完成159宗林地征占用的审批,面积613.24公顷,累计征收森林植被恢复费7299.24万元,林地管理秩序得到明显规范,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对我县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和林地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

  资源管护是林业部门的法定职责和核心使命,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为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林,近年来,该县积极推动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防火民族区域层面立法工作,健全林业资源保护法律体系。2014年,该县对1995年颁布实施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森林资源管理条例》进行了修订。将“管理条例”更名为“保护条例”,突出森林资源保护,使森林资源保护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制定印发《涉林案件举报奖励办法》,设立举报奖励基金,畅通举报渠道。通过树立红线意识,切实抓好林业生态保护红线勘界落地,将林业生态保护红线精准落实到山头地块。该县做好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和分级调整工作,力争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以开展全省第五次森林资源普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2017年,与公安、国土、工商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长江林业生态资源大保护行动”、治理林业“五乱”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2015年至2018年,全县共立案涉林刑事案件48起,侦破44起,移送审查起诉34人;受理林业行政案件386起,查处376起,移送森林公安10起,罚款588.6万元,没收木材837.36立方米,责令恢复林地15.425公顷。

  绿色发展

  突出特色发展产业

  近年来,五峰林业局通过学习福建武平、浙江安吉经验,夯实第一产业,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优势特色经济林基地和木材战略储备林基地,积极推广林地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大幅提高林地产出。选择2个乡镇集体林进行森林经营和林下经济试点示范,力争在森林经营和发展林下经济方面有所突破、出经验、出效果,为全县探索方法、积累经验、树立样板。调整扶持政策,支持五倍子、干鲜果和中药材等林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支持博翎科技和众森园林做大做强红花玉兰产业。成功向国家林业局申报娇红一号、娇丹、娇莲等8个红花玉兰新品种并授权保护。今年,成功获得《一种红花玉兰的嫁接方法》和《一种红花玉兰的高位嫁接方法》2个发明专利。

  在第二产业上,该县通过支持赤诚生物、宜昌青钱柳生物等林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延伸,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资源消耗,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促进转型升级。

  今年5月份,赤诚生物五倍子深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入围第一批全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库,项目总投资5.5亿元,申请到基金总投资2.5亿元。

  今年9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组织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5所院校专家评审通过五峰申报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五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是全国首个关于研究五倍子产业种植和加工技术、产品应用的技术平台。

  通过支持国有林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发展森林康养旅游产业,引导资源变资产。培育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林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等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互联网+林业产业”,以新业态引领新发展,五峰林业品牌影响力逐渐增强。

  通过支持林业企业创建国家、省级龙头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和湖北名牌,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级林业展会,扩大林业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以五倍子、红花玉兰种苗产业为主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和生产加工体系。举办第四届中国玉兰研讨会暨五峰首届赏花(红花玉兰)季启动仪式,提升该县林业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创先作为

  乡村振兴助推脱贫

  一是建设美丽乡村,拓展生态空间。全面加强乡村原生植被、自然景观、古树名木、小微湿地和野生动物保护,坚决制止乱挖滥采、开山毁林等行为。持续推进绿色示范乡村、生态文化村、森林人家建设,推动村庄变景区、农舍变旅馆,激活农村闲置资源和生态旅游消费。创建森林城镇1个、绿色示范乡村19个。

  二是推动林地流转,激活资源要素。完善林地确权工作,全面放活林地经营权。畅通林地经营流转渠道,引导林权向能人、企业有序流转,推动林地适度规模经营。

  三是扩宽增收渠道,助推乡村经济。把林业产业作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推动精准扶贫的首选途径,将造林绿化、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等资金向重点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倾斜,把农民绑在产业链条上,让农民通过合作经营、劳务等方式获取报酬,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四是加大争取力度,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向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汇报,争取将全县的天然林全部纳入天然林商品材停伐管护补助范畴。2018年,落实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补偿、天然林停伐管护补助、生态护林员等生态扶贫政策,兑现补助资金2277.64万元,涉及农户32580户次,其中兑现给在册贫困户资金948.30万元,涉及在册贫困户12919户次。

  2017年,五峰林业局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林业厅表彰为全省先进县市林业局,国有北风垭林场荣获“全国十佳林场”,国有大花坪林场《鄂西山地云杉培育与栽培技术》项目被宜昌市人民政府评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今年10月21日,在第二届中国森林康养与乡村振兴战略论坛暨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上,五峰获得“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县”授牌。

  据2017年全县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数据表明,全县林地总面积302.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5.13%,森林面积289.5万亩,森林覆盖率81.47%,位居全省县市之首。

  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王尹涛 王全继

  图片由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