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日报:深山里栽下摇钱树——五峰全力发展五倍子产业纪实

发布时间:2019-03-29

  

  

《三峡日报》2019年3月29日第8版

  

  省林科院研究员陈京元(右一)和市县专家田间指导

  

  陈京元查看倍农苔藓基地并现场指导

  

  赤诚生物董事长陈赤清(右)在国家级五倍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技术攻关

  

  县内五峰工业园区龙头企业五峰赤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种植大户赵吉香正在观察苔藓长势

  

  傅家堰乡火山村倍林喜获丰收

  

  宋德应(左四)、陈赤清(右三)与外商在倍林基地合影

  

  阅读提示

  3月15日,植树节刚过,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产业办主任宋德应一大早就忙碌了起来。还有为数不多的十来天,就到了要“挖宝”的日子,必须赶在这段时间内把准备工作做足。大棚、纸袋子……所有工具一应俱全。

  什么“宝”需要这些工具?

  “当然是五倍子,年均带动农户增收2000余万,以五倍子作为原材料的赤诚生物公司年利税1000余万,不是宝贝是什么?”宋德应说,3月底至4月,要收好蚜虫、挂树,仅用短短一周就生成倍子,再等到9月倍子成熟,那时候就是真金白银流进口袋的时候。

  地处武陵山区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属于深度贫困区。近年来,在“生态立县”战略指引下,五峰以漫山倍林为支点,积极探索出一条绿色脱贫致富产业之路。

  科技助力产业化发展

  一句口号唤来人工种植的“春天”

  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摇身一变“摇钱树”,一棵小小的五倍子树何以成为五峰重要的产业支撑?

  在宋德应的办公桌上,一份《2019年全县五倍子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能看出答案,方案内容细化到全年目标、工作重点、各类扶持政策等。

  “县里每年都会出台这样的方案,指导当年工作进展。”宋德应说,方案背后更是全县集智集力发展五倍子的缩影。

  2010年9月,五峰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全国五倍子第一县”的目标,并于同年成立产业办公室,牵头改良4万亩野生倍林,示范带动农户种苔藓、育蚜虫,推动五倍子产业化发展。

  “种好五倍子有三要素——倍林、苔藓、倍蚜虫,种好一棵树可不简单!”宋德应解释,倍林需要有蚜虫叮咬才能结果,而蚜虫则需要苔藓才能够生存和繁育。

  2011年,五峰与中国林科院昆明资源昆虫研究所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建设五倍子产业化基地,并与湖北省林科院研究员陈京元合作建立起五倍子院士专家工作站,土洋专家通力合作,围绕苔藓种植、蚜虫培育展开技术攻关。

  苔藓原本野生在林间潮湿处,专家组从山间采回基地,仿照林间环境遮阴、保湿,可问题接踵而至:倍蚜虫要么寄生率低,要么批量死亡。

  快餐盒种植、纱网种植、竹盘种植……接连4年的试验,均已失败告终,怎么办?一次次的失败累计起来的经验,令科研团队最终还是选择让苔藓回归大地——将苔藓种在了田里,但却多了一层无纺布。

  “通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无纺布透气、透水性好,还能够解决后期收集蚜虫的难题。”宋德应感叹,即使是一层简单的无纺布,在这背后也少不了无数的试验和汗水。

  解决了苔藓种植难题,最后剩下的关键就是蚜虫的繁育。“倍树结果全靠干母(倍蚜虫幼虫),落脚倍树的干母越多,倍树结果率越高。”宋德应解释,以往蚜虫成虫需要自行飞离苔藓上树,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干母落脚倍树数量很少,倍树结果率低。现在,通过人工干预,将成虫采集后提前装进纸袋内繁育,然后干母出现后,人工挂上倍树,能够大大提高结果率。

  “干母会从袋子里自己爬出来,很快找到合适的倍树叶茎落脚。”宋德应介绍,干母生存期仅有5天左右。为了把准时机,攻关团队还专门建设了繁育室,发明了牛皮纸三角袋,一举攻克倍蚜虫挂树技术。其中,“人工挂袋和自然迁飞相结合”的专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现如今,全县倍林面积发展为6.3万亩,年均收蚜虫60万袋以上,年均带动农户增收2000万元……昔日“丑疙瘩”成了脱贫致富的“金果果”。

  “小作坊”蝶变“行业龙头”

  一个龙头企业带来的产业“风暴”

  1颗小小的五倍子究竟能带来多大的市场?“从原料到五倍子产业链的最高端,附加值可增加300倍。”五峰赤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赤清说,五倍子能够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工业制造、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

  “赤诚生物”牌食用单宁酸在同行业内首家取得“食品添加剂许可证”,产品多年来直供国内大型啤酒制造商,深受用户喜爱。

  当问及为何选择定居“山沟沟”?陈赤清解释:“全球95%的五倍子产自中国,而五峰山区更是中国五倍子的主产区,更重要的是五峰历年来都十分重视五倍子产业发展。”

  2004年,陈赤清靠着几个木桶起家,创建了主营单宁酸等倍果提取物的赤诚生物。“那个时候就是简单的‘小作坊’,由于生产工艺限制,经营简单粗放。”谈起公司早年的发展,陈赤清感触颇深。

  面对这样的“窘境”,如何破局,才能让公司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2014年,依托院士专家站,公司率先摒旧迎新,走向技改,开工建设年产200吨的焦性没食子酸技改项目。而就在第二年,公司挂牌“新三板”,迎来了新的机遇。

  2016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公司在这一年实现了没食子酸、焦性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等高附加值生产线全面建成投产,当年销售收入6800多万元,净利润从3年前的132万元猛增至1030万元,增幅近7倍。

  后来居上的赤诚生物已然跻身行业龙头,面对如此“加速度”,陈赤清坦言:“是科技创新给了公司腾飞的动力。”

  显然,陈赤清并不满足于此。2018年,公司再次投资200余万元推动技术创新,拓展产业链。同年5月,赤诚生物五倍子深加工产业园建设项目入围第一批全国林业产业投资基金项目库,项目总投资5.5亿元,申请到基金总投资2.5亿元。

  现如今,赤诚生物投入产品已有10多个品类,广泛地应用到食品、饮料、保健品、药品等行业中,在国际单宁酸工业化生产领域保持领先水平。2018年,公司还被评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

  “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赤诚生物甚至是整个五峰的五倍子产业都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陈赤清说。

  培育大户,创新模式

  一棵树引发的“蝴蝶效应”

  赤诚生物每年需要干倍果6000吨,为了满足生产需要,五峰充分发挥政企携手特点,一方面通过政府引导,并聘请有五倍子种植经验的专家、乡土技术员为五贝子技术推广带头人,鼓励农户种五倍子;另一方面赤诚生物以“公司+科研所+基地+协会+林农”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当地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相对稳定的购销关系,带动开展“倍林改造”,利用荒山荒坡、林间闲地广泛发展倍林。

  不仅如此公司还按照“企业+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培训了80多名技术人员,分派到全县五倍子生产集中区,对五倍子的培育、种植全程给予技术指导,助力脱贫攻坚。近年,五峰还探索以“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五倍子产业发展,一个种植大户带动一方百姓种植”的模式,组建了10多个五倍子专业合作社,并配套产业扶贫奖补政策。

  现如今,全县共培养出200多个五倍子种植大户,30多个倍蚜虫繁育大户。“种五倍子既绿了荒山又富了口袋,这是一举两得。”通过种植五倍子年收入达到20万元,一举脱贫的肖俊芳兴奋地说。

  但她不知道的是,小小倍树,不仅果子是宝,花儿更是宝,其蕴含的产业价值更是丰厚。

  去年12月8日,在四川眉山举办的2018全国蜂业大会暨全国蜂产品博览会上,五峰在16个地区中脱颖而出,被授予“中国五倍子蜜之乡”称号,这是五峰继茶叶之后获得的又一项全国性农业品牌。

  荣誉的背后,看到的更是五峰以五倍子为支点,撬动的多产业结合的致富路子。五峰坐拥蜜源植物100多万亩,其中仅五倍子面积就达30万亩以上。

  五倍子与中蜂,两大产业之间如何平衡?往其中再添加一味“催化剂”,五峰探索一条更为立体的“林-药-蜂”种养模式。

  在漫山遍野的五倍子林下发展中药材、药间养蜂,倍子、中药材、蜂蜜三大产业相辅相成,“遍地无闲草,处处药材香”的和谐景色仿若画中。2016年,长乐坪镇桥坪村张祥裕创办的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就是采用这样的模式,当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余元。

  然而,五倍子所带来的“蝴蝶效应”远不止这些。据介绍,该产业所带动的中蜂养殖、药材种植、人工等上下游产业年均帮助农户增收2000余万元。

  在绝大多数山区,土地资源宝贵,通过发展这样一种模式,既达到了空间的高效利用,又丰富了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这是一个可复制推广的立体模式。”对此,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中蜂产业领导小组组长、县政协主席文牧信心满满。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宋志豪

  通讯员 王登府 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