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干群形成“脱贫共同体”

发布时间:2019-05-14

  “感谢各位帮扶干部,感谢桥梁村干部……”,4月25日,10多名党员干部一齐动手,88岁的刘启春顺利搬进了离集镇5分钟路程的集中安置点。吃穿不愁,如今又住进了新房、看病也有保障,刘大爷幸福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五峰是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湖北省9个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人口多、脱贫压力大,如何确保稳定脱贫摘帽?

  该县持续强化“县总指挥部+8个乡镇分指挥部”联合作战体系,全面构建“县级总队+乡镇联队+村工作队+小组分队+帮扶责任人”扶贫攻坚责任链——选派190名第一书记,招录144名大学生扶贫村官,下派581名分队长,强化5028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奋力打造干群“脱贫共同体”,决战精准脱贫。

  党员带头挑重担

  鸭儿坪村是五峰深度贫困村,全村2226人,几乎一半是贫困人口。村支部书记李宁说:“最大的问题是,人心思进、人心思干的意识不强。”

  党员带头,扶贫扶志。第一书记唐军和李宁入户动员,首要解决基础设施项目难实施的问题。

  贫困户覃孔照曾因公路建设占田提条件,要求村组公路要硬化到自家门口才同意。唐军上门做工作:“老覃啊,这主线公路就好比树干,到户公路就好比树枝,树干都没长起来,哪来的树枝呢?”朴实的覃孔照思索一夜,次日清晨早早起来,割了自家公路边的玉米,全力支持公路建设。

  村里焦庄片区路不畅,产业不兴。党员覃士富联合几位村民,自筹资金修建鸭焦公路。路通后,覃士富又对接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焦庄片区44户菜农发展辣椒102亩,享受产业补贴金额3万多元,户均亩增收近3000元。
2018年,唐军和李宁奔走争取,各级倾力支持:407万元的国土整治、100万元的地灾治理、180万元的安全饮水、600万元的公路建设……村里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五级帮扶”用心用情

  “瘸了30多年的腿竟然治好了,像做梦一样。”54岁的刘维正家住仁和坪镇林家坪村,早年因意外致右腿残疾。
2017年,县卫健局帮扶队员李俊结对刘维正,初次入户就点燃了他内心的渴望——治好腿病正常生活。当年7月,刘维正成功手术出院回家。今年,刘维正新建了4亩茶园,当上了村里公益岗位保洁员,闲时还驾车跑起了运输,干劲十足。

  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政策有没落实?今年年初,傅家堰乡百名扶贫干部踏上了“遍访农户”之路。一个月时间,走访768户2442人,解决群众各类问题140条。

  “用心用情帮扶,扶智又扶志”。2018年,五峰5800多名帮扶干部进村入户,召开村民小组会、屋场会1800余场次,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聚焦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安全饮水、产业扶贫等七大“清零”行动,确保政策宣讲在一线、诉求反馈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

  “脱贫示范”添活力

  因子女就学、产业受灾欠债,牛庄乡凌云村刘学武2016年被纳入贫困户。2017年,帮扶人到户出点子:更换种植品种并扩大规模。刘学武随即申请5万元扶贫贷款,租来村里闲田,远种药材近种蔬菜,当年收入7万元。

  2018年,村里引进合作社发展大棚蔬菜。刘学武头一个加入并种了10亩。“只要有培训课就去听,学了经验和技术,磨刀不误砍柴工。”刘学武一笔笔算起脱贫账:进账10万,还了贷款和欠款,装了新房。

  一个榜样一面旗。如今,凌云村已建起70多亩蔬菜大棚,蔬菜药材总面积突破150亩。今年2月,刘学武被表彰为全县200名脱贫示范户之一。自3月开始,以刘学武等脱贫示范户为代表,一场场脱贫之星巡回宣讲活动在土家山乡次第展开。

  “除了正向激励,我们还利用政策、资金、项目的吸引力,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不断激发群众脱贫动力。”五峰县委副书记柯志强表示,要让干部铆足劲帮扶,坚决完成5个村出列、6718户17644人脱贫的攻坚任务,确保全面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记者张乐克、通讯员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