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教育“软实力”蝶变“硬支撑”

发布时间:2021-09-10

五峰新县城鸟瞰 通讯员 陈许腱 摄

2019年,中国家长节在五峰举办,“五峰教育精准扶贫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样本”受到专家肯定和好评

仁和坪中学教师正在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赛项五峰职中荣获金牌

2021暑假武汉蔡甸四小到长乐坪学校捐赠分享交流活动

外地学生到天问书院开展土家族民俗研学

五峰乡村学校硬件得到极大改善,图为傅家堰中小学足球社团

阅读提示

五峰山下书声朗,渔洋河畔浸书香。

2021年,在全国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乘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浩荡东风,五峰教育通过五年克难攻坚、守正创新迎来了教育发展丰收之年。

优秀教师代表刘雪莲受邀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五峰高考成绩喜迎三连升;五峰职中学子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手工制茶大赛勇夺冠军;与国内重点院校和教育集团联合开展的“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乡村教育振兴试验区”发展如火如荼。

回望“十三五”,展望“十四五”,五峰教育发展步入快车道,思想解放、敢于创新的五峰教育人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理念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将为五峰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软实力、后备军。

引“湖师” 接“天问”

巧借“他山之玉”开创教育新局

五峰地处武陵山区,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

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尚属稀缺,怎样尽快破解五峰教育瓶颈,开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成为五峰教育面临的首要课题。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船出海才能借势发展。

“必须对标先进,与省内外优质资源对接,通过开放式办学,请进来、走出去,将区外优质教育资源高位嫁接为我所用,才能尽快的拉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差距”,五峰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唐少华说。

2016年,五峰迈出对接域外优质教育资源第一步,在市教育局局长覃照、副局长翟秀刚的关心支持下,市教育局率领市教科院、市第十六中学、市桃花岭小学、市幼儿园,对接傅家堰中小学和幼儿园,对教育薄弱的傅家堰开始实施“三年提升计划”。

三年对口帮扶,1700万的教育项目落地,全新的校舍、公寓、运动场、实验室到城市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不仅改变了五峰傅家堰中小学的校容校貌,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当地的教育质量。

2020年,傅家堰中小学被教育部确定全国第一批100所乡村温馨校园典型案例学校。傅家堰教育面貌的迅速改变,为五峰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偏远地区相对落后的乡村学校,县教育局探索了以强带弱、大手牵小手的教育帮扶模式。

2019年,五峰教育局对接湖北师范大学,双方进行校地合作,由湖北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其教师教育专长和人才集聚优势,与五峰开启以“六个共建”(共建湖北师范大学乡村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共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共建高校定向培养生源基地;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共建高校人才智库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共建新时代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综合改革创新试验区)为主要内容的战略合作。

五峰县原渔洋关镇小学和渔洋关镇中学分别更名为“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小学”和“湖北师范大学附属渔洋关中学”。湖北师范大学精心遴选并先后派遣黄石市八中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郭茂荣、武汉经济开发区第一初级中学校长付国屏担任附中特派校长,派遣黄石市武汉路小学校长、湖北省特级教师、全国学校德育先进个人陈笑萍担任附小特派校长。

如今,渔洋关的学校已经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校地合作”的目标确定为“三年建成市一流学校,五年建成省一流学校,最终建成全国知名的标杆学校,让两所附属学校成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高校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的全国典范”。

湖北师范大学连续两年“国培项目”“地培项目”培训班相继在五峰开班,五峰177名教师受到培训,两个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升了五峰乡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专业素养。

放眼全省乃至全国,五峰教育与湖北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已经成为高校与县域教育合作的经典范例。

在高校之外,五峰教育与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天问教育集团合作,聚合其管理、人才、智力、师资优势,按集团管理机制对长乐坪镇教育实施托管,加快现代学校制度与乡村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在学校国有资产、公办性质、招生方式、收费标准“四不变”的情况下,近年来,长乐坪镇不仅没有学生转学外流,而且还从宜昌城区、五峰县城和周边乡镇回流30%。实施“公益托管”,长乐坪镇乡村教育走上了与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深度融合之路,带动了乡村教育的大发展。

在对接高校和宜昌市的同时,借助武汉对口帮扶五峰的东风,五峰教育局把目光放得更远,成功地与武汉市区部分中小学无缝对接,开展了武汉、五峰“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

2019年,武汉市18所优质学校与五峰乡镇学校正式建立“手拉手”结对帮扶关系,到2021年,帮扶学校增加到21所,受帮扶学校达到20所。

武汉市对口帮扶学校从“学校、学科、学生”三个层面,围绕“课堂、课程、课改”三大内容,采取“跟岗学习、现场培训、网络研修”三种方式,助力五峰教育加速蝶变。短短一年内,两地针对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开展了37批次的学习互访活动。

武汉市教育局每年帮扶五峰教育局20万元,安排近200名五峰教师赴武汉进行实地培训、跟岗观摩。同时,武汉市教育局选派骨干教师到五峰乡村学校指导实际教学,让五峰教师“零距离”感受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通过武汉、五峰“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五峰中小学校实现了办学理念的大变革,五峰教师也实现了教学技能的大提升、教研水平的大飞跃。

在武汉市、宜昌市教育局、湖北师范大学、天问教育集团等多方教育资源的共同合作下,五峰迅速打开了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勇攀教育高质量发展高峰

为五峰培育“软实力”“后备军”

6月25日,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赛项在五峰落下帷幕。

五峰职中代表湖北省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同场竞技,五峰职中“小工匠”们一举摘得金牌,获得全国制茶技能比赛的全国冠军。

2019年、2021年连续两届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赛项(2020年因疫情原因未举办),五峰是全国102项赛事承办地中仅有的2个县级承办地之一,从侧面也证明了五峰在全国制茶技能教育领域的领军地位。

无独有偶,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正式公示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名单,全省总共5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强学校荣誉,五峰职中是宜昌市唯一获评该称号的学校。

在五峰职中取得傲人成绩的背后是五峰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项目优先安排、教育资金优先拨付、教育需求优先满足”的“三优先”原则。

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五峰教育局从“全面改薄”建设计划、县管校聘和名师队伍建设、人才引进等多维着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十三五”期间,针对乡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累计投入1.7亿元实施薄弱学校改造,44个校舍建设项目,9个运动场建设项目得到建设或改造,其他附属设施投资479万元;设施设备采购1663万元。

通过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新县城渔洋关镇形成“一所高中、一所职中、一所初中、两所小学、两所幼儿园”的校点新布局,同时保持老县城和西部乡镇校点建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全县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寄宿制学校“两人一铺”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花园式校舍成为武陵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五峰成功申报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信息化促进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实验区。实现一体机班班覆盖,录播教室校校覆盖,建设万兆互联、千兆到桌面的教育城域专网,搭建全县教育视频云平台和教育视频监控平台,构建管理、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走到全国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前列。

“如果你到五峰县内走一走,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县城还是乡镇,当地最漂亮、最好的建筑一定是学校,我们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水平。”县教育局副局长陈勇介绍说。

在硬件设施全面改善的同时,五峰教育不断建强教师队伍。“十三五”期间,通过人才引进和公开招考方式共补充新教师152人,外地调入3人。极大改善了教师队伍特别是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

2018年,县教育局建立了骨干教师、五峰名师两级专业荣誉制度。现有“宜昌名师”7人,市级“明星班主任”9人,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五峰名师”51人,县级骨干教师154人。教师专业激励、榜样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2019年,县教育局还开创性的开展“县管校聘”教师队伍改革,为激励教师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内生动力,实施二次分配和差异化分配,让业绩优秀的教师获得更多薪酬,增强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

在向外对接资源的同时,五峰通过软硬件改善不断向内挖潜,2021年,五峰高中本科上线率超全省平均上线率约36个百分点,高考成绩喜迎三连升,中考成绩跃升至全市中等水平。2017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迎接国检验收,获湖北省此次迎接验收第三名的好成绩。2019年,县高级中学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勇担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实现教育质量的年年飞跃。五峰教育正在为五峰高质量发展培育“软实力”和“后备军”。

健全全方位教育体系

教育事业彰显社会担当

《一个都不能少》是张艺谋拍摄的一部助学电影。

如今,无论在五峰县城乡村,都不会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秉承着“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要求,五峰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从小到大”的资助体系。

2016年以来,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4.3万多人次3276万元;发放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350人次2583.4万元。

如同教育扶贫,教育教在校内,但育却是社会课题,在提升教育能级、苦练教育内功的同时,五峰教育还在构建一个学校社会全方位的教育体系,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职责。

五峰武陵山区山大人稀,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工作难度较大。五峰统筹解决学生安全乘车问题,打通学生上学“最后一公里”。实施两年多时间,财政投资280万元,接送学生车辆96台,运行线路69条,每年19所学校2500多名学生受益,未出现一例交通安全事故,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得以保障。

五峰所有学校均实施校医制,600人以上的8所学校配备专职校医8名,其余学校向属地卫生院、村卫生室购买服务,配备兼职校医。

针对关心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依托各校(园)现有场所及资源优势,建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设立留守儿童活动室或亲情活动室、心理咨询室,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做到留守儿童在校活动有场所、生活有着落、学习有人帮、心理有人导、健康有人护,努力让全县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关爱。

2019年,中国家长节落地五峰举办,“教育精准扶贫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五峰样本受到专家肯定和好评,五峰被中国关工委事业发展中心表彰为“全国家校社共育优秀实践区”。

五峰职中结合职教优势开展烹饪、月嫂、中蜂养殖、创业就业等培训。2016年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万多人次,其中贫困户5500人次,基本实现了“职教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据五峰职教中心培训部负责人冯盛戊介绍,截至目前,学校已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及乡村振兴人才3000余人次,其中50%以上学员当上“老板”。

此外,在今夏的疫情防控中,教育系统组织暑假中的600多名教师积极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活动。全县教育系统1274名干部职工决战脱贫攻坚,为全县如期脱贫摘帽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全省脱贫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跳出教育办教育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

教育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依靠实业来实现。

五峰没有囿于“为教育而教育”的窠臼,而是谨记“区域教育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教育使命,将区域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同频共振。

“我们实施了‘教育+’发展战略,以教育+“研学、培训、体育、赛事、康养”为依托,推动教育+创新融合发展,助力经济发展。”唐少华说。

五峰教育加强与武汉体育学院合作,在牛庄乡谋划建设亚高原水上运动中心、足球运动训练基地、高山冰雪运动场等重点项目,落成后将成为全省首个高山体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2019年开工的重竞技馆项目,场馆建成后,可开展摔跤、拳击、跆拳道、举重、柔道等多项体育训练,该项目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牛庄乡将迈出打造体育特色小镇的关键一步。

五峰教育积极携手天问教育集团打造乡村教育综合体,天问集团一期项目教育营地已投入使用,今年已接待来自宜昌的12000多名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天问集团二期康养项目(教师村)已进入征地阶段,计划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投资3亿多元。

五峰教育引进武汉文科和四季教育集团,打造“五大基地”,计划常年开展“百万学子游五峰”等活动,双方共同打造三峡茶乡实践教育大学校、五峰乡村耕读大学堂。已初步建立2家营地,10余个乡村耕读微学堂,助力县内外大、中、小学生来到“三峡茶乡乡村耕读劳动大基地大课堂”开展耕读、劳动、生活等教育。先后组织武汉、宜昌中小学生万余人来五峰开展乡村耕读教育和研学实践活动,社会反响良好。

针对广阔的武汉市研学市场,五峰教育局对接武汉市教育局将五峰纳入武汉市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基地,每年利用暑期安排武汉市中小学生赴五峰开展夏令营活动。同时将五峰作为武汉市大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基地、研学基地、实习实训基地,鼓励辖区内各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到五峰开展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目前武汉市中小学生“跟着课本游中国”五峰探访营活动已启动。

经过县教育局的搭桥引线,湖师大化学与化工学院和五峰赤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了赤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创新和技术转化、产品升级;湖师大学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在五峰建立培训、写生、训练基地。五峰被确定为湖师大“国培项目”永久举办地,每年有大量教师到五峰开展培训。

如今,无论是在“幽峡百里、奇峰三千”的长乐坪,还是身处“宜昌西藏”的高寒牛庄,五峰莘莘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普惠教育的雨露阳光。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田东明 通讯员 杨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