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清水入长江

发布时间:2021-04-20

  开展柏临河流域环境治理后,伍家岗区伍家乡灵宝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三峡日报通讯员 杨祥龙 摄

  为了“生态宜居”,一个村能付出多少努力?芬芳四月,记者来到伍家岗区伍家乡灵宝村一探虚实。

  村口,柏临河潺潺流过。以河中心为界,一分为二,南岸属伍家岗区,北岸属夷陵区。在南岸岸堤的草丛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干涸的排污口。

  “以前这里是一家泡菜厂,生产废水从这里直排到柏临河。”顺着村党委书记、村主任王康军手指的方向看去,记者见到不远处有一排两层楼的厂房,顶部竖着“能创广告”的标识牌。

  “广告公司是2018年下半年才进驻的。”王康军告诉记者,这距离泡菜厂搬出、排污口停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

  为什么一直空着?城市迅速扩张,伍家乡大多数村已经城市化、工业化,灵宝村也步入近郊村的行列,怎么会没人租呢?

  “说起来,也是为了眼前这条河。”看着奔流不息的柏临河,王康军若有所思地告诉记者。

  柏临河,长江一级支流。干流、一级支流后河穿灵宝村而过,途经农田、民居、企业后在四组交汇。

  “我们从小就在河里玩,累了渴了就接一捧水喝。”九组村民谭强飞说,后来沿河养殖的、“截晒”捕鱼的、污水直排的……越来越多,水就开始发绿、泛黑,别说喝,就是路过闻着就觉得难受。

  真正引起重视还是2016年。这年宜昌以空前力度、雷霆手段启动长江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追根溯源,我们才意识到,眼前的这条支流和支流的支流‘病’得不轻。”

  2017年,灵宝村与泡菜厂、家具厂等污染企业解约,同时主动提高“准入”门槛,要求入驻企业不能产生废水、不能造成粉尘污染,必须做好门前“三包”等。

  可能是不想受“憋”,后来两年,灵宝村的招商一直不顺利,厂房空了一年又一年,减少村集体收入约80万元。

  “我们是一个农业村,过去一年的村集体收入也就只有这个数。”王康军告诉记者,2011年,汉宜城际铁路征迁,村里攒下“第一桶金”,才建设了这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

  厂房建成后,凭借突出的地理优势、价格优势等,吸引了不少企业,村集体年收入也一度跃升至180万元。从次年起,灵宝村每年拿出40万元,帮村民购买养老补贴、医疗保险等。

  该村还先后投资47万元,在九组建设了微动力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44户200人的生活污水;划定“禁养区”,将沿河500米范围内的十来个养殖户全部“清零”;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启动了后河河道的清理等工作。

  “全市今年建立了柏临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督促地方履行属地管理职责。”宜昌市生态环境局伍家岗区分局副局长项兵告诉记者,灵宝村水质改善状况持续“领跑”,目前已平稳保持在Ⅳ类水质。

  有良好生态环境加码,村级经济转型的阵痛期没经历太久。村两委不断加大招商力度,有针对性地上门对接,使得三峡物流园农机仓库、橙心优选分拣中心等项目纷纷落户。截至目前,厂区入驻率已达到100%。

  “随着各项产业步入正轨,今年我们村集体收入有望突破200万元。”王康军深有体会地说,只有坚持把生态环保放在第一位,村级经济发展才能行稳致远。记者 杨婧 通讯员 石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