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花乡:“95后”大学生扎根山地,用智用情带乡民致富

发布时间:2019-03-25

  天蒙蒙亮,乡村道路静悄悄,在采花乡楠木桥村不远处的田地里,一名年轻人正背着篓子,和农民们穿梭田间,忙得不亦乐乎。他就是武汉华夏理工学院2018届毕业生漆富林。近日,这名“95后”大学生村官回到母校,为正在找工作的学弟学妹们“传经送宝”,他认为“想清楚自己要过怎样的生活,自己的能力最适合做什么”最重要。

  漆富林是五峰人,去年从武汉华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毕业,后通过公开招考,成为采花乡楠木桥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漆富林说,大学期间,他担任了班长,并在院学生会和院党员服务站任职,在办公软件应用、人际交往、活动策划和组织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毕业前夕,他也曾迷茫过,但在学院老师和辅导员的多次谈心下,他开始认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决定回到家乡,深入基层,以社会服务为就业方向。

  漆富林介绍,大四那年,他先后参加了公务员、选调生、援藏计划、援疆计划、西部计划的招考和选拔。每次参加选拔考试后,老师们都会与他一起分析考试面试等应聘表现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去年底,他成功考上家乡的大学生村官,负责党建、信息宣传、团建、群众文化活动、远程教育等工作。

  “虽然五峰是我的家乡,但我从小在城镇生活,上岗后也经历了很长一段适应期。”漆富林回忆,刚来的一个月,他每天都在挨家挨户地走访,和村民慢慢熟络,即使周末也不愿休息。经过调研,他了解到楠木桥村最大的困难是土地少,村庄四面环山,耕地多分布于山间坡地,人均耕地不到1亩,当前主要产业只有茶叶种植,村民收入来源单薄。于是,他开始琢磨栽种饲料草,大力发展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

  去年冬天的夜里,村里种植基地的大棚被狂风吹翻,他连夜赶去帮忙,将大棚一个个扶正、重新加牢固定,捣鼓到天亮,忙完才发现手已冻得没有知觉。“这小伙子真不错,有心,勤奋,脚踏实地。”村民们纷纷为他竖起了大拇指。同时,漆富林还定期邀请养殖专家对村民进行科学养殖培训,提高村民的养殖技术。短短几个月,村民的生活日渐改变,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开始种植饲料草养猪养牛,利润倍增。

  漆富林还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楠木桥村军属家庭贺良彩一家4口,大儿子在部队当兵,女儿读小学,全家仅靠夫妻二人在家采茶和务工维持生活。漆富林为他的女儿申请了精准扶贫政策教育补助,家里的住房也得到了改造。为从源头上将穷根拔出,漆富林还帮贺良彩申请了小额信贷,手把手教夫妻俩发展养殖产业。“腰包慢慢鼓起来了,心里也踏实了。”贺良彩说。

  目前,漆富林还在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助推猪牛的出口,成功吸引了部分企业家到村实地考察该村养殖业的发展。“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愿意为之献出我的青春。”漆富林的经验交流,让学弟学妹们从中获益良多。

  通讯员张利、周冉倩